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正成为内地企业在融资困境中脱困的新解法。一方面,是内地企业对流动性与估值重构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香港在政策与技术双向开放下,对Web3与数字金融的积极拥抱。资本与科技正于维港交汇,一场代币化浪潮已然成型。 但RWA不是一条轻松可复制的路径。政策东风之下,法律、合规与技术仍构成“高门槛”。本文将以冷静视角,解析2025年最新赴港RWA路线图,为想要出海的资产所有者勾勒出可执行的蓝图。 01 政策引擎启动:稳定币与RWA双轨并进 2025年6月,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亚洲新时代》文章中明确表示:将以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尤其关注稳定币、跨境支付与资产代币化的落地场景。紧随其后,香港发布《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提出“推进稳定币和RWA应用场景”作为发展重点。 宣言有两大核心支柱:一是稳定币将于2025年8月完成法例立法,成为跨境支付新基建;二是RWA将成为数字资产与实体经济连接的核心桥梁。房地产、可再生能源、黄金等传统资产正被纳入代币化视野,形成可面向全球交易的“链上资产”。 这是香港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明确的定位,也为内地企业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跨境融资通道。 02 资产上链热潮:RWA成内地企业“出海”新通道 RWA话题在内地迅速升温。大量重资产企业纷纷寻求赴港通路,尤其是地产、新能源、文旅等行业。房地产公司看重RWA带来的稳定现金流融资渠道,文旅、潮玩企业则将其视为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提升估值与品牌影响力的契机。 咨询公司、区块链技术方、律师事务所正在内地城市密集路演。对于资金受限又持有优质资产的企业而言,香港RWA提供了一种“非传统融资”模式,兼具合法性与技术可行性。 这种热潮的背后,是对香港监管清晰度、法律安全性及金融自由度的信心。但必须指出,RWA并非简单转化,它是法律、金融、技术的系统协同。 03 内地资产赴港RWA五步曲 将内地实体资产变为香港可流通的RWA产品,流程严谨,分五大步骤: 资产准备(链下确权) 企业需在境内完成资产价值评估、审计与法律尽调,利用联盟链或数字凭证完成确权,以便后续链上映射。 设立香港SPV(跨境架构搭建) 企业需在港设立SPV(特殊目的实体),并通过合法架构将资产收益权装入SPV。这一步至关重要,决定整体合法性。 监管报备与许可申请 SPV需与香港证监会(SFC)、金管局(HKMA)等监管机构沟通,获取相关牌照,如证券型代币发行(STO)或资产托管许可等,确保符合法规。 链上发行代币与融资执行 技术团队通过“链改”将资产上链,发行对应的RWA代币,通常以港币或稳定币融资,面向专业或合资格投资者。 投后合规与信息披露 完成发行后仍需持续披露资产运营情况、收益分配及链上链下对账机制,确保投资人合法权益,规避合规风险。 结语:前景广阔,但更需理性冷静 RWA不是一条短平快的通路,而是一场深度整合的系统性工程。内地资产“出海”赴港,既是一种对未来数字金融结构的探索,也是一场对企业专业能力与合规意识的实战考试。 香港提供了一个可信、安全、有弹性的实验场。但真正要实现资本与科技的高效连接,还需更多耐心、专业与长期投入。对想要上车的企业而言,现在是审慎起步的最佳时间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