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证券总裁助理 刘葆 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是中国大资管版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全社会投融资需求的日益扩大,券商资产管理的发展空间将极为广阔。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券商资管业务产品合计18228只,总规模达到11.89万亿元,同比增长49.56%。其中,集合资管计划3242只,规模约1.56万亿元,占比约13.12%;定向资管计划14830只,规模约10.16万亿元,占比约85.45%;专项资管计划156只,规模约0.18万亿元,占比约1.50%。今年一季度末,券商资管总规模达到13.73万亿,集合、定向和专项资管规模分别较去年底增长14.07%、14.38%和13.83%。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当前占比最大和增长最快的是定向资管计划,其核心主体仍然是银证合作定向资管,合计占比达到总规模的约八成,业内一般将此类银证合作定向资管计划,统一划归为资管通道类业务。 积极发展主动型资产管理 近年来,券商通道类业务迅速膨胀。在此类业务中,常见的交易结构安排是利用券商通道发放委托贷款或投资于资产收益权,通过嵌套式的业务链衔接最终导向企业融资。这类大量存在的融资安排,不仅仅增加了融资交易的环节和成本,纷繁复杂的嵌套式业务链条也大大增加了穿透核查的难度,致使底层基础资产的性质和质量难以清晰识别和把控,风险暴露和风险损失无法真实揭示和合理评估,从而导致高度传染的金融风险隐患被不断转移和隐藏。2015年四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达到1.67%,不良贷款余额1.27万亿元,今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达到1.75%,不良贷款余额增长至1.40万亿元,不良贷款规模创十一年新高。而根据海外投行的估测,我国商业银行真实不良贷款率已突破2%。在当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的态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之下,券商资管通道类业务所提供的影子银行融资资产质量,应引起监管各方高度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