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评论:万科事件烛照出A股市场机制缺陷

玩球网 2015-12-23 00:00:00

    街谈巷议

    深圳的知名企业万科在遭遇到宝能系来势凶猛的举牌收购后,万科管理层反应强烈,董事局主席王石公开发表谈话不欢迎宝能系的“入侵”,公司更以筹划增发新股等被称为“毒丸计划”的途径来化解宝能系的进击。

    A股市场建立至今已有25年历史。在这不算短的时间里,因公司控股权易手而导致原管理层“扫地出门”的案例并不鲜见。但是,除了早期出现的几家公司是通过收购方在二级市场购股举牌达到控股要求以外,绝大多数的控股权变更多是通过场外协议转让来完成的。这种场外协议转让,反映在二级市场上是风平浪静,即使是公司的原有董事会,面对新晋大股东的要求非但没有反抗,反而热情欢迎,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企业交出去。这与万科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多数为国有企业有关系。我国的国有企业虽然上市,但控股权都由政府指定的国资管理机构掌握,而国资部门行使的仅是国有股的管理,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并不参与。负责公司经营的管理层通常是上级部门委派的干部,而不是公司的创业者,因此对公司股权的管理并无体认,在控股权易手后,他们也不会产生大权旁落的危机感,而是可以由国资部门另行安排职位。在这种结构之下,管理层感受不到资本市场上来自投资者的压力,对公司的日常经营也只是按部就班,完成上级要求的目标就可以,创新发展对他们来说反而并不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