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12月,A股犹如轻舟已过万重山,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分别较8月份市场最低点反弹20%和50%,投资情绪逐渐恢复的同时,市场也用真金白银的收益来回馈那些在市场最黑暗时期坚守的基金经理和基民们。 如果把镜头聚焦在6、7、8月成立的次新基金上,能够看到,他们在市场情绪几近奔溃时发行,任凭一线销售人员和基金经理呐喊“抄底声”,但投资人依旧小心谨慎,平均成立规模仅3亿元,这与上半年动辄诞生百亿股票型的幸福光景形成鲜明对比。“好发难做,难发好做。”这句在基金公司销售人群中广为流传的口号,在今年的新发市场中同样得到应验。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日,上述三个月发行的约260只股票型和混合型的次新基金,成立以来的平均收益率达到约8.91%。虽然大盘已较当时低点大幅反弹,但是这些次新基金的业绩表现,分化十分明显:高者达到40%以上甚至70%以上,低者亏损30%以上,首尾相差逾100%,亦有基金产品成立三个多月净值归于1元,令投资者们各有喜忧或是无奈。 惊现反常收益 众所周知,次新基金的优势显而易见。相比于老基金,次新基金几乎没有仓位负担,可以根据公司和基金经理对市场的研判,有节奏地加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