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莉 尽管目前银行、券商等机构益看好私募行业的发展,并纷纷放开渠道为私募产品等理财产品销售,但对于投资者而言,不少第三方机构代销理财产品仍需承担一定风险。机构代销理财产品需要警惕风控漏洞,把握操作风险,避免出现误导销售的行为。不过,实力较强的机构则会选择长期业绩保证、投资管理能力较强的私募作为合作方,而对于小私募而言,进入这类机构代销名单的难度却非常大。业内人士认为,相比过往,目前机构放开理财产品销售的风控意识相对较强,也会通过一定的审核方式来提高代销理财产品的准入门槛,同时强化发行端方向的风控措施。 今年以来,市场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的需求也开始日渐强烈,一批业绩增长迅速的私募产品受到热捧,尽管一些私募机构加快产品发行的节奏,但新发产品刚上市,便遭到“秒杀”,这种市场热度也令私募基金管理规模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不少券商、银行以及第三方机构看中私募产品的市场前景,纷纷为私募产品放开销售渠道。 不过,在一批机构和私募基金强化合作的背景下,一批私募产品的销售却可能存在一定的风控漏洞,令这类产品投资风险异常高。据记者发现,目前一些第三方机构也开始加大引入对私募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宣传,而在这些营销过程中,这些平台刻意放大私募产品的绝对收益,而忽略投资者可能参与私募投资的高风险特质,存在误导销售的行为。另据了解,部分机构目前并没有销售私募基金产品的相关资质,对所参与的投资者资格也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另一批有资金但缺乏风险意识的客户加入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