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7月至今,a股从2000点左右一路上涨至5000点,涨幅超过150%。在这轮波澜壮阔的资本盛宴中,一些获益颇丰的产业资本开始着手“兑现”。 《经济参考报》记者盘点这一轮产业资本“减持潮”中的种种手法发现,一些产业投资公司借助非公开增发等方式降低持股比例,并通过利好刺激股价上涨套现。还有一些产业投资公司跟公募基金一样玩起高抛低吸的游戏,在牛市中赚得盆满钵满。而以转型升级等为名,一些民营企业甚至通过转让股份退出公司经营。 一是产业资本“增发套现型”。例如,作为创业板上市公司锦富新材的第一大股东,新余市兆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2015年之前从未发生过减持动作。今年年初至今,伴随着创业板指数屡创新高,锦富新材的股价也在5个月里上涨了近200%,公司才开始通过非公开增发等方式降低持股比例,适时兑现投资收益。 今年1月,通过向两位自然人实施非公开增发,新余市兆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将自身的持股比例下降了8.24%;随后在3月末,该投资管理公司进一步减持1600万股,持股比例下降到40%以下;而根据上市公司公告,新余兆腾近期又与4名自然人签署《股份转让合同》,以13.57元/股的价格转让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近27%的股份,一次性套现18.45亿元,而当日锦富新材的市场成交均价超过27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