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罗克关 近期银行业的焦点话题依然是利率市场化。短短一个月内,先是5月10日降息促成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从1.3倍上移至1.5倍;继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再度放大5000亿;再到6月2日针对个人和企业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下称“大额存单”)正式落地。几个关键步骤抢在今年上半年结束之前次第推出,存款上限在年内完全放开的概率无疑又增大了许多。 不过,细读央行此次正式公布的《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我们还是会有更进一步的发现:本次推出的大额存单个人30万、企业1000万的准入门槛,较去年央行征询行业意见时的个人10万、企业100万的标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其中差别何在?主要在于可发行大额存单的客户存款占现有一般性存款比重大小不同。曾有媒体报道称,按个人10万、企业100万的标准计,大额存单一经推出就将覆盖一般性存款90%左右的范围。这意味着,商业银行现有的存款将经历一个短暂而且剧烈的重定价过程。当时就有不少人建议先将标准上调,降低第一步试点对存款带来的冲击,后续再逐渐降低准入门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