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除“老鼠仓”,根本上还是需要强有力的法律制度。“挠痒痒”的惩罚难有足够威慑力,想要形成“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市场氛围,前提是明确释放“捉住必重罚”的信号 内幕交易向来是最容易触动投资者神经的话题。近日,中信证券大股东在“利空”消息发布前大量减持,中国南车和北车的高管也在重大重组停牌前交易对方公司股票,这其中仅仅是时间点巧合还是涉及内幕交易?很多投资者对此提出质疑。 在此之前,证监会通报对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的执法情况,有39人涉嫌利用华夏基金公司、海富通基金公司、平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等20家金融机构的未公开信息,被移送公安机关。由于涉及多家大型投资机构,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 内幕交易如过街老鼠,人人痛恨。之所以如此,不仅因为其违背“三公”原则,直接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更在于它会严重破坏市场诚信基础,将其比喻为资本市场的“毒瘤”毫不过分。近年来,监管部门打击内幕交易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被捉出来的“老鼠”也越来越多。然而,从实际情况看,内幕交易案件依然层出不穷。日前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认为,当前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案件仍然易发多发,新型案件增多、违法手段交叉、案情隐蔽复杂。可以看出,捉“老鼠”依然是市场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