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股票型基金笑到了最后 银行券商上涨贡献了大量收益

玩球网 2014-12-24 00:00:0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2014年的a股在一场狂飙突进中即将落幕,各种偏好的基金投资者在今年都有不错的收获。
  但在中国这个与至臻成熟尚有距离的市场上,在众多门类的基金当中,有一顶独一无二的桂冠。它不是任何一种第三方奖项,它来自于市场——那就是股票型基金业绩冠军。
  目前离年底仅剩几个交易日,部分股票型基金回报已经逼近90%,新的股票型基金桂冠可能被一家银行系基金摘取。这可能预示着国内基金行业的竞争可能迎来新格局。
  金融股“突进”搅乱排名
  上周(截至19日当周)的交易结束之后,a股市场只剩下最后8个交易日,业绩冠军的争夺可能已经进入尾声。
  银河证券的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今年以来股票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31.2%,从目前数据看,这将是2009年以来股票型基金的最好业绩。
  而从单个基金看,传统上以固定收益基金见长的工银瑞信目前包揽了前两名。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蓝筹风格的工银瑞信金融地产基金在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一,今年以来回报为89.59%。排名第二的工银瑞信信息产业今年以来回报为88.47%。排名第三的海富通国策导向回报为72.79%。
  对于大部分基金而言,今年超过30%的高收益大部分是在今年第四季度创造的,其中以银行、券商为代表的大蓝筹上涨为股票型基金贡献了大量收益。
  数据显示,从第四季度开始到上周末,上证综指上涨了42.95%,而代表大蓝筹的上证50上涨了45.48%。上证金融地产上涨了56.14%。
  这使得股票型基金排名的最终格局与前11个月截然不同。在截至11月底的排名中,成长风格的基金仍然占据主流。而到了12月19日,排名前10的股票型基金已经有一半更换,其中量化基金和蓝筹基金占比增加。
  而与11月相比,原有名单中排名没有出现下降也仅有工银旗下两只行业基金和浦银安盛旗下一只基金。
“大家伙”工银瑞信成为“黑马”
  与往年中小型公司在股票型基金中占据优势的情况不同的是,规模排名第三的基金公司摘取了最闪亮的、曝光率最高的部分。
  从排名前10的基金看,工银瑞信成为唯一有两只产品占据前10的基金公司,而其他中小公司如中邮、华商等也有良好表现,但仍略逊一筹。
  从年初开始,工银瑞信已经在规模上甩开第二梯队的竞争对手。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工银瑞信旗下公募资产管理规模为2267.45亿元(剔除链接基金充分部分),在天弘(5479.91亿元)和华夏基金(3326.12亿元)之后排名第三。
  从业绩看,权益类基金业绩看,工银瑞信、中邮、富国、华商、宝盈、浦银安盛等都是权益类基金业绩居前的公司。按照三季度末规模,除工银瑞信外,仅富国基金整体规模略大,在行业中处于第14位。
  对于异军突起的工银瑞信,济安金信副总经理、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认为:“良好的产品设计,深厚的公司底蕴,是工银瑞信今年全面爆发的主要原因。从长期看,是多只产品、多个角度地惠及多方人群。”
  除了两只行业基金,工银瑞信今年整体业绩也可圈可点,截至上周末,该公司旗下股票型基金平均回报为45.2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债券类基金平均回报19.19%,高出行业平均水平约两个百分点。
  从长期来看,这可能意味着市场迎来更加剧烈的竞争。“中小公司和大公司在渠道、推广上的实力本来就不在一个层次上,但通过优秀产品的业绩,比如业绩冠军,中小公司可以获得大量品牌曝光,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一名业内人士指出,但现在看来,大型公司如果稳打稳扎,通过合理的战略、管理,尤其是产品布局,也能以“大象的身躯获得猎豹一样的敏捷”。挑选冠军是“后视镜”投资吗?
  对于投资者来说,与自己利益相关度更高的问题是,选择冠军基金及其基金公司是可行的策略吗?
  在投资上,过度依赖过往业绩和分析模式投资有时候被称为“后视镜”投资,即后视镜里出现的内容并不能对未来投资给予正确指引。在基金投资中,投资者也经常使用“冠军基金魔咒”来形容。
  但实际情况可能与投资者的“刻板印象”有差异。
  从远一点的经验看,华夏基金曾在单个产品夺冠后长期保持在行业前列;从2013年和2014年的业绩看,中邮、华商业绩也连续保持在前列,如果拉长时间回溯到2012年,上投摩根、景顺长城至今的业绩也是如此。
  从业绩成因看,工银瑞信也可能加入这一行列。目前业绩排名第二的工银瑞信信息产业基金经理刘天任和王烁杰早先答复了记者采访。“公司的投研团队经过了多年的积累,今年的业绩只是研究成果转化成投资成果。将行业研究直接转化为投资产品,我们是做得比较好的。”刘天任说,“信息产业、金融地产基金都是体现,因为这些基金先发,可能看到的业绩多一点,后面高端装备、医疗保健等特色行业基金也发出来了。”
  他说:“具体到业绩上,一方面是投研有积累,选股投入了精力;另一方面是我们确实也处在‘风口’上。”
  而对于未来市场的走势,工银瑞信金融地产基金经理鄢耀、王君正在书面答复中认为,中长期改革预期下牛市逻辑可能长期有效;而从目前看,支撑经济下行与股市上涨的主要逻辑是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的下降,在资金投向地产、信托等表外业务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下,股市作为居民部门大类资产配置的投资价值相应地就会不断提升,这是当前股市上涨的重要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