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开年,中国女足正在备战奥运会预选赛附加赛备,争夺最后一个进军奥运会的机会,而在女足职业联赛的市场里却传来了又一个令人惋惜的消息,老牌女足强队北京女足投资方北控发展,提出在新赛季暂停对俱乐部的投入。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新赛季北京女足缺少了投资方,将面临和天津、大连女足同样的解散命运。 北京女足面临资金方面的困难,很可能走向解散的命运。 老牌强队纷纷被职业化拖垮 新赛季投资方的态度对于北京女足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尽管在此之前,同样身为老牌球队的天津女足、大连女足都是在一夜之间因为投资方停止投入,就此解散。 虽然目前投资方并没有明确提出要退出,但缺少了资金链,对于整个俱乐部的运营就像抛出了一个警示。
新赛季还没开始,一些近几年引入的球员在合约结束后,就已经选择离开。比如上赛季女超联赛本土球员射手榜第一的老将马晓旭、国脚李雯等在去年年底合同期结束,就已经确定离开。而年轻队员里素有孙雯、王霜接班人之称的张琳艳也已经转会广东女足。 “虽然有些老将一直都在北京女足踢球,暂时不会做离开的打算。但是投资方停止投入,对于大家心气儿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球队主教练于允这样表示。 据了解,原投资方北控集团在2015年与北京体育局针对北京女足的投入签订了《北京女子足球队合作共建协议》等四项协议,开始注资球队。 2016年11月,北控集团子公司北控置业与先农坛体校签约,北京女足更名为北控凤凰足球俱乐部。据了解,双方当时签订的是五个六年计划,而现在第一个计划刚刚进行了四年,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投资方方面也提出,因为第四年已经在球队花完了六年的预算,加上疫情下大环境不景气,最终无法在继续投入。 这让人不免想起了之前解散的天津和大连。天津女足在体育局、足协和企业的合作中,打造了职业队,同样因为企业突然撤资,导致俱乐部无以为继,最终不得不解散。 而曾经夺得过全国冠军的大连女足,在牵手权健之后,也是直接把中国女足职业联赛带入了金元时代,女足队员的收入大大提升。但权健集团突生变故,俱乐部也是勉强经营了一年,最终还是不得不解散。两支拥有多名国脚的女足传统强队,最终都是被资本拖垮。 一支女足俱乐部成本,不及男足球员工资 不得不承认,中国女足自从权健入驻之后,进入了金元时代,而且目前全球女足职业化市场,整体收入也算偏高的,也是为何近几年很多强援加盟女超联赛的原因。 但拖垮女足职业化赛场的真的是金元足球么? 粗略算了笔账,以上赛季疫情下女足职业赛场的投入来看,内外援市场同步发力的俱乐部投入大概在4000万左右,其他投入较高的队伍也差不多在2000万。以正常女足职业联赛的投入来衡量,一支女足俱乐部全年的投入大概1500万到1000万就足以够运营。
反观男足,限薪政策出台后投入不能高于6亿人民币,养女足的成本不及男足的零头,甚至一个男足球员一年的薪水就够养一支女足俱乐部的。所以,问题不在于金元。 北京女足面临生存问题下,再次揭开了女足职业化的伤疤,那就是多年来体制的问题。 在女足队员的运动周期都是以全运会为主,那些具备夺金夺牌实力的队伍一旦能够完成全运会的任务,不仅能够得到高昂的奖金,甚至退役后还能在体制内谋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可谓名利双收。所以,很多女足队员的退役时间都不是以世界杯、奥运会为计划,而是以全运会为计划。 但球队如果不具备夺金或者夺牌的实力,相对在体制内的支持就会差很多。今年即将进行的全运会有在身份上做了新的调整,从2019年开始在哪支球队效力,就可以以该省市的名义注册全运会的名额,这更让近几年尤其是在内援市场上有过投入的北京女足犯难。比如像马晓旭、张琳艳这样的球员离开,对于北京女足的实力必然有影响。但球队又处于夺牌的边缘线,体育局、足协对于球队的扶持态度并不明朗,一支拥有冠军基因和传统历史的队伍难道就这样被资本和功利体制拖垮么? 朝令夕改的政策让玩儿女足变成公益 发展女足,关注女足,提高女足待遇,这几乎是从99年中国女足的世界杯上绚丽绽放之后,围绕中国女足一成不变的话题。 二十年过去了,待遇虽然提高了,但女足职业俱乐部就像泡沫,一旦投资方撤资,瞬间就会破灭。连续两个赛季,中国足协为了扶持女足也提出男足职业俱乐部要拥有一支女足球队,甚至变成了硬性的准入政策。男足俱乐部运营都有自己的计划,面对这样的硬性要求,也变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除了江苏苏宁之前就已经把江苏女足和男足俱乐部合并,河南建业经过多轮谈判,以及当地体育局、足协的推动,收购了河南女足。其他的中超俱乐部几乎都没有绑定或者收购同城同省的女足职业队,而是选择收购高校女足队。这样的行为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扶持校园女足发展,但更大的原因是为了省钱。新赛季,似乎也没有再提出相关的要求。 而这一切都是有违足协的初衷,近几年欧洲女足发展迅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职业足球发展完全和男足接轨。虽然待遇并不高,但是很多欧洲女足强队都是完全挂靠五大联赛中的传统强队,比如拜仁、尤文图斯、国米、A米、曼联、阿森纳、大巴黎等等,正是因为男女足完全接轨,也让欧洲的女足职业市场稳步前行。反观中国女足的职业联赛,待遇虽然超越了欧洲女足联赛,但管理依然还是依托体制内的一套方式,市场化运作就更差。
之前某电商大佬在亚运会后,来到女足更衣室表示鼓励,并亲力亲为拿出一个亿来扶持女足。而这笔扶持的性质也被称作“公益”项目。近几年在女足职业队投入的不少企业,也都是联手当地体育局、足协,更多作为公益合作投入到女足俱乐部中。女足职业联赛有价无市,依然走的还是伪职业的道路。这也是近几年很多传统球队像泡沫一样,突然消失的重要原因。 但无论是如何改变联赛的职业体制,还是让女足和男足真正接轨,对于现阶段女足的现状都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可对于北京女足来说,新的一年似乎并没有看到新的希望。去年年底合同到期的马晓旭甚至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也有些不知所措:“现在再去找新的俱乐部,时间都太短了。而且全运会现在注册又有新的调整。” 迷茫,是这个老将刚刚在职业联赛赛场上迎来第二春后的现状,她甚至想过实在不行,要不就退役算了。但是就在今年夺得联赛本土射手榜第一的时候,她还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不会考虑退役,只要还能踢就会一直踢下去。 未来,如果没有人来拯救女足,没有人真正从体制上作出改变,这样离开赛场的姑娘还会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