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十六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冒着严寒到机场迎接由中国国药集团生产的新冠疫苗,他将这批疫苗称为塞中两国“伟大友谊的证明”,并宣布自己也将接种中国疫苗。
近一段时间,中国生产的新冠病毒疫苗格外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塞舌尔总统拉姆卡拉旺、约旦首相贝希尔 · 哈苏奈等多国政要带头接种中国企业研发的新冠疫苗,埃及、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中国新冠疫苗注册上市或紧急使用,巴西、秘鲁、乌克兰等国也与中方达成疫苗采购协议……
专家表示,现有数据表明中国生产的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有效,后续随着国内外大规模接种,一些环节尤为关键。
弥合“接种鸿沟”
中国新冠疫苗的特殊作用还在于或可推动弥合“接种鸿沟”。
受访专家剖析背后原因时说,面对仍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疫苗生产可谓“杯水车薪”。有媒体测算称如果全球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接种疫苗,按照每人两针计算共需一百二十亿剂,以当前各方产能来看至少到二○二四年才能接种完毕。
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公平分配疫苗存在滞后,有机构报告称,占全球人口百分之十四的高收入国家采购了超过半数的新冠疫苗,而六十七个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每十人中仅有一人有望在二○二一年底前接种。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呼吁全球所有国家能在未来的一百天内启动针对医务工作者和高风险人群的免疫工作,但这些疫苗从哪里来?”汤蓓说,中国作为首个承诺把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国家,则在以实际行动缓解全球供给不足、促进疫苗公平分配。
封多佳说,中国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以来,政府鼓励、支持国内各企业积极参与,他所在的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也在积极倡导会员单位贡献力量,展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汤蓓认为,中国新冠疫苗后续研发工作还有许多。比如使两款灭活疫苗通过世卫组织团队评估,争取被列入该组织紧急使用列表;再如通过扩大产能、大规模采购、国际合作等形式,争取进一步降低疫苗价格。无论是对随着接种人群增加而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密切追踪,还是致力于实现预防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都值得进一步关注。
长期关注全球公共卫生的汤蓓特别提到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如公共卫生系统能否承受大规模疫苗接种计划,能否利用数字技术进行项目管理。“包括中国在内,或许可以在人员培训、搭建基础设施、分享管理经验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基于后发优势提前预见问题并预备解决方案。” |